close

1732657308  

棍子麵包。巴黎味太重了嗎普瓦蘭家族,教我的事  2011.04.10

 

   

    之前研究歐洲的麵包歷史裡,也曾經讀到一段,在歐洲的工業革命階段中,麵包師傅們也曾掀起一場工作權的革命,在德國、英國許多屬於勞方的師傅們,希望自己不要再被剝奪正常生活的權力,總在半夜做麵包,讓兩眼充滿血絲的迎接天明,而可以與一般人一樣白天工作。

 

    但在法國的許多麵包師傅,卻堅持說﹕誰要吃不新鮮與沒有手感的麵包呢?因此就為了這一個簡單的原因,放棄了以機器代替人力、以白日代替晝夜的工作環境。


    
漸漸地,許多關於麵包背後的故事更加吸引了我們,一份簡單卻能夠填飽人們胃鄉的麵包,其實是藏有許多了不起的堅持與想法在裡頭


    
其中影響我們最為深遠的當我們閱讀到法國普瓦蘭麵包的故事,他們是法國傳承三代百年的麵包老店,店裡早已知道使用自己契作的黑麥莊園,原因不止為了健康,也是為了保固麥子的品質;店裡的營運狀況非常好,已經必須使用工廠的模式來進行烘培,但卻仍堅持是「手作工廠」的概念,維持柴火烘培、沒有溫度計,全憑麵包師傅觀察火力的功力,個個皆必須專注於自己負責的麵包上面,不得有任何疏失。

 

    同時,普瓦蘭麵包堅持不賣白漆漆的棍子麵包,店裡的麵包全是黑麥系列,理由除了期望大家攝取到穀物中的健康養分外,對於巴黎布爾喬亞人的偽尚風雅也有些鄙視的味道,而這樣的堅持就維持了一百多年。

 

    這日的早餐,朋友特地從法國36小時內帶來普瓦蘭麵包讓我們品嘗,他們的外表皆很不特別,甚至可以說是賣相不佳,但吃到核果的麵包時,幾乎麵包的三分之一都是核果,越嚼越香,十分對味;吃到原味的麵包時,細細嚼著,口中盡是麥芽的香氣與如陳年酒醋的酸香甜味,之後才漸有淡雅的鹹味產生,細膩的口感在過去從未嘗過。


    想起這些日子裡,我們所研究的麵包作法、麵包食譜、麵包歷史、麵包師傅等等關於它的所有事物,全是為了這
吃在口中的感動 !

 

     原來,簡單是最高層次的複雜,可隨著時間不斷地被試煉著。期待也可以將這份堅持與理念,深耕於我們的小小芭蕾中。

 

普瓦蘭的法文網站  http://www.poilane.fr/index.php?passer=1

 

1732657311  

 

1732657313 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芭蕾咖啡 的頭像
    芭蕾咖啡

    芭蕾咖啡

    芭蕾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